学校主页|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心、信念和信仰的再思考

2013年04月26日 08:44  点击:[]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心、信念和信仰的再思考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37/8981625.html

邱少明2009031809:46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出场,是带着摧枯拉朽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的横空出世。它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和思想史上的壮丽日出,曈曈地闪射出夺目的真理的光辉。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文明活的灵魂的马克思主义,其思想之深邃、方法之科学、影响之广泛都是无与伦比的,它确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理和良心。作为大智慧真精神普照光的马克思主义,它所透显的思想珍宝为当代和未来学者展示了深广的思考空间和多维的阐释视角,让人顿悟。在当下国际国内现实背景下,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心、信念和信仰。

   一、马克思主义信心、信念和信仰的历史考察

  马克思主义的第一小提琴手马克思和恩格斯各个时期都亮出信心、信念和信仰的概念。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拒绝将少数派开除出共产主义同盟,因为他认为:尽管这些人目前所发表的观点是反共产主义的,至多不过是社会民主主义的,但就其信仰来说他们还是共产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37页)恩格斯在回顾他和马克思的革命活动时写道:“……对我们来说同样重要的是:使欧洲无产阶级,首先是使德国无产阶级相信我们的信念是正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3页)恩格斯在18712月代表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写给西班牙联合委员会的一封信中说:我们非常满意地看到社会革命的思想愈来愈成为你们国家的工人阶级的共同信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0页)

  特别是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谈到了工人政党对待信仰的态度,明确提出要把信仰从宗教中解放出来:资产阶级的信仰自由不过是容忍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自由而已,而工人党却力求把信仰从宗教的妖术中解放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页)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在德国的迅速发展》中谈到了许多德国人纷纷转向信仰共产主义的情况:“……到处我都碰到一些新近改变信仰的人,他们都在无比热情地讨论和传播共产主义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593页)马克思后来在谈到类似的情况时,也说改变信仰:就在敌人的阵营里……过去和现在都有拥护我们思想的战士。泰斯……来到伦敦时还是个蒲鲁东主义者,但由于跟我个人接触和认真研究《资本论》,他完全改变了自己的信仰。(《马克思恩格斯给美国人的信》,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51页)马克思于1880115日致左尔格的信中曾兴奋地谈到一些过去的非马克思主义者们开始转向信仰现代科学社会主义。他写道:“……连《社会主义评论》的马隆——虽然还带有同他的折衷主义本性离不开的不彻底性——也不得不声称自己(我们过去是仇敌,因为他原来是同盟的创始人之一)信仰现代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给美国人的信》,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50页)

  列宁首次明确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信念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的概念。他在给波利斯·克尼波维奇的信中说:“……通过这部著作,想必完全可以检验、加深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克鲁普斯卡娅:《论列宁》,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82页)列宁在为《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所写的介绍文章中指出:恩格斯当时还不满24……他父亲是个专横的、信教的工厂主,对儿子四处参加政治集会,对他的共产主义信仰很生气。(《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24卷,第276页)同时,列宁还明确使用了社会主义信念(理想)的概念,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是一种庄严的信念的重要论断。列宁还认为,对工人群众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教育,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任务,他指出:它的任务是赋予自发的工人运动以明确的社会主义理想,把这个运动同合乎现代科学水平的社会主义信念结合起来……”(《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7页)列宁的该思想得到了斯大林的继承和弘扬。斯大林主要是从革命理论能使革命运动具有必胜信心这一视角来阐述的。他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一书中写道:“……因为理论,而且只有理论,才能使运动具有信心……”((《斯大林选集》(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00页)后来,斯大林在《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中又重申了上述观点:理论如果是真正的理论,就能使实际工作者有能力确定方针,认清前途,对工作充满信心……”(《斯大林选集》(下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10页)

  毛泽东、邓小平更是明确地使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概念。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就考察过知识、信仰和行动的关系,提出了知识信仰行动三步骤的观点。毛泽东指出: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斯诺:《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31页)《邓小平文选》第3卷中有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仰的提法,邓小平鲜明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

   二、马克思主义信心、信念和信仰的意蕴

  信心是指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信念是指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信仰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信仰与信念的差别不是性质上的,而是层次上的。信念通常用来表示对一些比较具体的观念的相信和信奉,而信仰则用来表示对最高层次和最核心的观念的信奉和相信,以及用来表示一个人的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各种信念的体系。信仰是一种信念,但信仰不是一般的信念,而是一种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据统摄地位并且具有支配作用的信念。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以下几个特质。第一,它是一种现实的信仰。它不是以超自然、超人类的超验价值为目的,而是从人们的世俗生活和现实社会中汲取人生所需要的价值。第二,它是科学的信仰。科学的信仰是非科学的信仰的直接对立物。第三,它是一种崇高的信仰。崇高的信仰是粗陋的信仰的直接对立物。第四,它是一种健全的信仰。健全的信仰是偏执、狭隘的信仰的直接对立物。第五,它的产生是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产生从事实上回答了信仰史上的新课题:人类信仰的发展在宗教形式中达到一神宗教和绝对宗教之后,将向何处去?一种非宗教的科学的信仰是可能的吗?

  三、为何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心、信念和信仰

  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八)》)1915年前后,中国有100多个政党、团体和无数的新思想和新思潮,历经千万次的反复比照,苦大仇深的中国人民为何单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为何偏偏青睐了马克思主义? 100多年正反两面的历史经验,无可辩驳地证实了一个颠扑不破的客观真理:中国必需人的解放学马克思主义,是因为惟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世救中国复兴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信心、信念和信仰对劳苦大众早已深入骨髓,激励着无数先烈戴镣长街行,仍振臂高呼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真是惊天地泣鬼神信仰可以创造奇迹。[]列夫·托尔斯泰)

  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国家背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恰恰相反,中国则高举马克思主义,风景这边独好。在风云变换之际,邓小平坚定地指出: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3页)1992年春,邓小平在深刻剖析苏东形势后,再次断言: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灼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邓小乎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3)

  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反思这些年一些党员干部信仰失落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没有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从建党80多年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几度大起大落,从而使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了震荡和飘摇。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我们并没有真正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第二,对市场经济的不适应。面对着市场经济的道德失范、价值多元等诸多现象,人们容易出现信仰迷失。第三,宣传马克思主义信仰上的失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没有紧密结合快速变化的新实际,对人们信仰问题上碰到的一些困惑或疑问,做出科学的和有说服力的解难释疑。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挑战:1西化,即资本主义化;2、复古主义,即受中国封建社会思想侵袭;3、社会民主主义化。社会民主主义主要在两个方面与马克思主义有根本区别,一是它否定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二是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即不承认社会主义一定代替资本主义。

  四、反观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学者如何评价马克思主义

  法国当代哲学大师萨特(Jean Paul Sartre1905—1980年)在《辩证理性批判》中宣布:马克思哲学乃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因为只要产生它的环境尚未被超越,它是不会被超越的。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或早已过时)等话语甚嚣尘上,几乎成为流行病。而恰在此时,当代法国另一哲学大师、解构主义创始人德里达(Derrida,1930—2004年)郑重推出《马克思的幽灵》。他在书中指出: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回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 德里达大声疾呼:向马克思致敬未来不能没有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确是不可超越的意义视界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 “不反复阅读马克思,将是一个理论的、哲学的、政治的责任方面的错误。德国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年)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认为:马克思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这一度(dimension)中去了,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观点比其余的历史观优越。但因为胡塞尔没有,据我看来萨特也没有在存在中认识到历史事物的本质性,所以现象学没有、存在主义也没有达到这样的一度中,在此一度中才有可能有资格和马克思主义交谈。这话说得极其厉害,胡塞尔是海德格尔的老师,萨特是法国顶尖存在主义哲学家,而海德格尔认为这两位都没达到马克思的深度。法国著名结构主义哲学家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1918—1990 ),也敬仰马克思主义,他写下了名著《保卫马克思》。美国当代思想家詹姆逊在《论现实存在的马克思主义》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科学。……这意味着,庆贺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决定性胜利的做法是不合逻辑的。 ……庆贺马克思主义的死亡正像庆贺资本主义的胜利一样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德国当代思想大师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1929— )在《追补的革命》中申明: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失败的只是苏联模式……21世纪,社会主义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

  在苏东剧变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空前大挫折后的1999年,英国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者却是永不熄灭的圣火点燃者马克思。最近,马克思又被评为古代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柏林大学政治哲学教授豪格认为:无论怎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历史的一部分,如果忽略了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挑战,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反应,就无法理解20世纪的科学、文化与政治。” 法国著名哲学家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年)指出:支配法国乃至当代批判思想的三个基本来源是尼采、弗洛伊德和马克思。英国《卫报》20028月载文说:目前撼动美国大企业的种种丑闻并未使马克思感到惊讶……的确,现代世界经济与他1848年在《共产党宣言》中描述的资本主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相像。” 一位著名的西方历史学家曾说:任何一个历史学家,即使他从来没有读过一行马克思的著作,或者他认为除了在科学领域之外自己在各方面都是狂热的反马克思主义者,也不可避免地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来思考和了解事实和例证。马克思表达得那样充实的许多思想早已成为我们这一时代精神宝库的共同储蓄的一部分了

  英国作家尼尔·弗格森在《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书中说:“……有很多时候就连资本主义的最忠实信徒,包括我本人,也对这位大胡子预言家(马克思)肃然起敬。” 最近,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在西方许多地方,人们争相购阅《资本论》,试图借助该书来理解和解释眼前所发生的一切。《资本论》又了,马克思再次了!其实,当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海尔布隆纳(Robert Heilbroner)在《马克思主义:赞成和反对》中就写道:马克思主义是现代世界中一个令人时刻感到惊悸的精灵,是激起人们最热切的希望和恐惧、使人产生各种大相径庭的见解的根源。” 海尔布隆纳充分肯定了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有关制度分析的科学性,只要资本主义存在着,我就不相信我们能在任何时候宣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内在本性的分析有任何错误。他具体指出: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是什么的分析,我所持的态度是更多肯定的,……这个从简单商品开始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分析,我认为是我们所曾见到过的最值得注意和最发人深省的敏锐思维之一,我常把它同柏拉图和佛罗伊德的学说相比,它是当之无愧的。这种分析的洞察能力是马克思主义所特有的,也许是最突出和最不朽的成就。(海尔布隆纳:《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中译本,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版,第107—108页)他还指出:我跟萨特一样地深信,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当代必要的哲学。……尽管世态多变,但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的著作仍然不失其效用,……要探索人类发展的前景,就势必求救于马克思主义。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曾承认地写道:马克思主义是在我们时代存在的最有吸引力和最威力的思想体系。” 1989年,德国一位政治家妄称:马克思现在死了,耶稣还活着。10年后,德国一家报纸对此针锋相对地评论说:现在看来,马克思更有生命力。据本人的调查,在当代美国,学者和一般人很敬畏马克思,将其视为一个大思想家,绝对不轻易批马克思。其实,马克思主义已经深深融入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特别重要的一些元素,它的科学精神和人道关怀永远活在人类理想追求之中。它永远不会过时,它仍然感动人,鼓舞人。种种过时论实质是一种教条主义的思维方式。 “最好是把真理比作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马克思)

  五、用科学认识和理性分析来对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科学认识和科学信仰的辩证统一。过去我们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对待马克思主义信仰,要么把它作为一种纯粹的知识体系进行研究,要么把它作为圣经盲目崇拜。实际上,我们必须对其科学的、理性的深呼吸。马克思主义既是对人类生活世界的现实关怀,又是对理想世界的终极关怀;既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又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信仰。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性的信仰,存在于现实和未来相矛盾又相统一、不断交替不断发展的无限延伸的过程中;它通过无止境的实践来证实,又通过实践在对相对的、暂时的、有限的现实事物的探索中,抽象出绝对的、永恒的、指向无限未来的美好前景。涵盖着巨大历史时空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望远镜显微镜,它深深熔铸着人间的普罗米修斯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后继者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高尚情操和深厚教养,因而具有气势恢弘、博大精深、睿智通达的理论境界,从而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最能以理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已经并将永远深深地体认到:马克思仍然活着,马克思主义永远与我们同行。浮光只图炫耀一时,真品才能传诸后世。(歌德:《浮士德》)

  六、从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辨证关系中来看待马克思主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发展和不断生成的。贯穿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一条主线就是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毛泽东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9页)19561月,毛泽东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说:总店是马克思、列宁,我们是分店;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主干,我们是枝叶。 胡哲峰、孙彦编著:《毛泽东谈毛泽东》,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11月版,第1178页)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之间又是与时俱进的关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则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歌德)我们必须高扬实践和创新的大旗,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发展和超越。正如毛泽东1959年所指出的: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超过马克思,才是马克思主义者。(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145页)

  理想是人生的太阳。[]德莱塞)敢问路在何方的我们,必须回归赤子之心来亲近和钟情于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真学、真信、真懂、真用 “思想脆弱的人缺少固定的信仰。[]司汤达)对于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狠斗动摇一闪念,必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让马克思主义的信心、信念和信仰直指人心” (王阳明)。作为一名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就是我的秘笈。本人要真正象毛泽东当年那样:我就埋头读马列著作,差不多整天看,读了这本,又看那本,有时还交替着看,扎扎实实下功夫……”1957年毛泽东同曾志的谈话)此刻的我,对于刻苦研读马克思主义的心情,正如马克思183711月《给父亲的信》中所说: “我想再钻到大海里一次,……只想把真正的珍珠拿到阳光中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5月第1版,第15页)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总支委员、支部委员2013年学习培训会暨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会 下一条:中共贵州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职工党支部工作的意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