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学习强国】【理论前沿】准确把握“大思政课”的五个基本特性

2022年05月06日 09:53  点击:[]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一年来,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总书记指明的方向,树牢“大思政课”理念,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建立“大思政课”机制,深入推进“大思政课”改革稳步向前。善用“大思政课”,要准确把握“大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时代性、针对性、实践性等五个基本特性,持续推动“大思政课”守正创新。

准确把握“大思政课”的思想性,坚持关键课程地位不动摇。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有别于其他课程的首要特点就是高度的思想性。“大思政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发展阶段的创新性发展,是对思政课在格局与视野、方法与路径、内容与机制等各方面的拓展与升级。尽管“大思政课”更具灵活性与多样性,但思想性是其根本属性。因为从本质上来讲,“大思政课”仍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准确把握“大思政课”的思想性,必须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关键课程的地位不动摇。具体来说,“大思政课”要愈发彰显意识形态教育功能,以更加鲜明的政治立场以及开阔性的视野、全局性的站位、协同育人的思维,纵向延伸,横向贯穿,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全面推进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受教育、长才干,端正价值取向,树立远大理想,站稳人民立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践行好使命担当。

准确把握“大思政课”的理论性,主动用真理的力量引导学生。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意蕴。准确把握“大思政课”的理论性,就要始终秉持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学性,能够以透彻的学理依据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注重在丰富的社会资源中开辟理论知识的“新窗口”,让学生在鲜活的案例中感悟和品味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伟大力量。具体来说,现阶段要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这本鲜活的教科书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要时刻关注现实问题,关心社会发展,关注时代变化,激发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情,并学会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去分析当下的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社情,在理论与现实的碰撞中,不断提升思想境界,重塑人生价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准确把握“大思政课”的时代性,善于结合鲜活的社会现实。“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准确把握“大思政课”的时代性,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从鲜活的社会现实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总的背景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突如其来的疫情加剧了这两个方面给人们的影响。”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了当前“大思政课”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就是“两个大局”,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就是目前最大的社会现实,要引导学生以平视世界的思维和眼光,理性分析中国在“两个大局”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客观看待自身优势和存在的短板,主动回答学生的思想困惑、时代之问等。培养新时代学生要视野广、目标远、格局大,通过历史与当下、中国与世界的纵横比较,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磅礴力量。特别是要结合当今时代发展中的一些大事件,如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万众一心同战疫等,让学生在这些鲜活的社会案例中去感受思想之光、理论之美,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准确把握“大思政课”的针对性,增强亲和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这一代年轻人,也在变化之中,他们的心态、思想也在改变。”准确把握“大思政课”的针对性,就要坚持育人为本,增强“大思政课”的亲和力。首先,区分不同教学对象,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根据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的学习差异,面向大学生的“大思政课”内容要更加注重学理性,而面向中小学生的“大思政课”则要兼具理论性与趣味性,既要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学生,也要注重课程的趣味性。其次,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为学生提供“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的教学内容。“大思政课”来源于最生动、最鲜活的社会现实,教学内容要踏准时代脉搏,及时、正面回答学生的时代之问。再次,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要结合“大思政课”的实际特点,注重启发式、主题式、情景式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干巴巴的课本走向活生生的现实,在实践之中、知识运用之中、情景互动之中提升获得感。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让学生自觉融入“大思政课”全过程,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大思政课”产生亲近感。

准确把握“大思政课”的实践性,学会善用之。马克思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也是思政课的一大特色。坚持“大思政课”的实践性,重在“善用”。首先,要主动抓住重大节点和重大教育活动,将党和国家的大事、社会热点时事作为鲜活的教材。如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北京举办,彰显了中国竭诚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的决心与能力,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体现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讲好冬奥会这堂“大思政课”,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冬奥会的重要讲话精神,观看赛事、撰写感悟,以及参加形式丰富的学习交流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投身社会实践。其次,结合并用好地方人文资源,讲好“大思政课”。比如广西红色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可以通过实地情景教学,引导学生在缅怀革命先烈中传承红色基因,在感知民族文化魅力中树立文化自信。最后,有序协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让“大思政课”与专业教学内容相融合,实现价值引领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双向互动。例如,医学类专业学生在运用专业知识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中,将感悟伟大抗疫精神与提升专业能力融为一体,既从抗疫思政大课堂中受到精神洗礼,又在医学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

(作者系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刊载于《当代广西》杂志2022年第6期)



上一条:学院开展“奋斗·青春 ,强国有我”系列主题活动 下一条:不负时代,勇毅前行——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