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秦琳,女,广西平乐人,中共党员。2014年6月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任全国国外马克思主义学会理事。
◆研究领域
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语言生态学研究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
研究生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
◆主要发表论文:
1.《优化大学生诚信生态环境研究》,《社会科学家》 2012年第12期。
2.《语言生态哲学及其实践价值》,《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0期。
3.《论语言生态环境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5期。
4.《语言生态环境视域下的形式主义语言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5.《列宁的生态语言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6期。
6.《语言生态环境视野下的文化软实力》,《科学社会主义》 2014年第2期。
7.《语言生态环境视角下的民族凝聚力》,《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9期。
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生态语言思想》,《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9.《西蒙栋:一位被遗忘的原创性哲学家》,《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8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10.《技术客体的存在形式》,《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8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11.《技术进化的条件》,《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8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12.《技术和工艺的进化:作为一种进化工具的技术性》,《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8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13.《个体的起源》,《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8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14.《技术性本体论的力量:对卡西尔和西蒙栋的衍射解读》,《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8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15.《技术系统与去象征化问题》,《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8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16.《科西克的“平日与历史”解读》,《社会科学家》2017年第5期。
17.《列宁哲学思想史存在非同质性?——基于对张一兵“构境论”的考察》,《福建论坛》2018年第1期。
18.《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语言思想》,《云南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
19.《广松涉的共同体视域及其对马克思解读》,《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科研项目
主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一般项目【16BKS097】:“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语言生态学批判与重建研究”。
★2017年度贵州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立项课题【2017TZJD1001】:“民营企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践与研究”。
★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自主招标项目【051500】:“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
★贵州师范大学资助博士科研项目【社科博[2014]12】:“中国梦话语权视域下的语言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参与: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三批)【14ZDC002】:“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党的领导研究”。
★2020年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ZDA016】“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总体逻辑研究”。
◆培训与交流
培 训
★2015.9—2016.7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学术会议
★2015年4月,重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加强和改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讨会”。
★2015年9月,南京:“居伊·德波的电影空间与情境主义思潮研讨会”。
★2018年12月14-16日,广州:“全国高校首届中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话会”。
★2019年11月16日,上海:“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第12届全国‘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
◆其他
E-mail:linqin7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