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函〔2020〕9号)、《贵州师范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方案》(研通字〔2020〕31号)等文件精神,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2020年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实际,现制定本工作细则。
一、指导思想
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背景下,为顺利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工作,坚持安全第一,健康第一,严格招生过程中疫情防控措施;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和科学选拔的指导思想,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思想品德考核;坚持按计划招生、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确保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录取工作科学、规范和有效。
二、组织管理
1.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复试工作领导和统筹管理,制定复试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各项复试工作。
2.马克思主义学院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复试期间学院疫情防控工作。
3.根据专业招生及初试情况确定2020年博士复试小组,在招生复试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具体实施复试工作。
4.各专业复试小组成员构成为5人,另有英语考官、秘书、助理各1人。每位考生面试情况会有详细记录并妥善保存,面试全程录音录像。
5.学院负责对复试小组及复试工作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练使用复试平台,确保复试工作顺利开展。
6.复试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确定对考生的评价意见,并最终确定拟录取名单报学校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认后,在学校网站公示拟录取名单。
三、初试
博士招生初试考试科目包括英语统一考试、业务课1、业务课2,共三个科目。
英语统一考试按照《贵州师范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办法》中的规定执行。业务课1、业务课2考试科目在复试阶段进行,以《贵州师范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考试科目为准。
四、复试安排
根据《贵州师范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英语统一考考试成绩基本要求》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招生计划名额23人(最终各专业招生人数将根据学校和学院各专业生源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按照复试差额比例200%和一级学科考生的英语统一考试成绩排序依次确定参加复试考生46人。进入复试的考生名单附后。
1. 复试时间:7月26日,具体安排如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上午9:00正式开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上午9:00正式开始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上午9:00正式开始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上午8:00正式开始
2.复试方式:网络远程复试
3.复试平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招生远程面试系统。软件操作详见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公布的《贵州师范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办法》和《贵州师范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网络远程考试考场规则》。
五、复试阶段的组成及成绩计算
复试按照英语听说能力测试、业务课科目测试、专业综合面试、专业课加试的顺序依次进行,每个考生复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
(一)业务课科目测试:包含业务课1和业务课2,考生根据提供的试题即时回答,复试专家根据考生回答情况当场单独打分(百分制)并以平均分计入成绩。
(二)复试构成
1.外语听说能力测试:英语听说能力测试主要考察考生的听力、理解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面试阶段进行,单独打分计入复试成绩。
2.专业综合面试:考生根据问题即时回答,由复试专家当场单分打分(百分制)并以平均分计入成绩。
3.专业课加试:考生根据问题即时回答,由复试专家当场单分打分(百分制)并以平均分计。加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
(三)成绩的计算方法
1.初试成绩:由英语统一考试成绩、业务课1成绩和业务课2成绩三项构成,各项满分均为100分。初试成绩计算公式如下:
初试成绩=(英语统一考试成绩+业务课1成绩+业务课2成绩)/3
2.复试成绩:由硕士阶段成绩评分、已取得科研成果评分、博士期间研究计划评分、面试成绩和英语听说能力测试成绩五项构成,各项满分均为100分。其中考生提交的“已取得科研成果、博士期间研究计划、硕士阶段成绩单”报考材料由学院按照确定的评分细则,组织各复试小组专家集中时间集体评定。
复试成绩满分100分,由各项按权重相加得出。计算公式如下:
复试成绩=硕士阶段成绩单评分×5%+已取得科研成果评分×20%+博士期间研究计划评分×20%+面试成绩×50%+英语听说能力测试成绩×5%。
复试成绩总分低于60分,视为复试不合格。
3.入学考试总成绩:考生的入学考试总成绩是录取的重要依据。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按权重相加,得出入学考试总成绩。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入学考试总成绩=初试成绩×50%+复试成绩×50%(注: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均以百分制计)
(三)复试成绩公示
复试成绩将于复试结束后第二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公示。
六、录取原则
严格按照《贵州师范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办法》中规定的录取原则执行,保证录取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七、信息公开公示
学院将在本单位网站上对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细则、复试考生名单、复试考生成绩以及咨询申诉渠道等信息进行公示。
八、体检安排
拟录取考生须在拟录取阶段就近选择三甲及以上医院进行体检,并将体检报告扫描件提交至学院邮箱:my2020zs@163.com(邮件以专业+姓名命名)。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九、考生注意事项
1.考生须提前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保证对复试相关政策法规充分知情了解。
2.考生须按照《贵州师范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办法》《贵州师范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网络远程考试考场规则》提前准备好远程复试所需的硬件设备及相关环境安排,以保证复试正常进行。
3.请复试考生按照规定的复试时间要求,提前半小时调试好设备,候场复试。
4.学院于7月25日9:00-11:30组织所有参加远程复试考生开展复试系统模拟演练,同时通过复试系统缴纳复试费100元/人。
十、咨询、申诉联系方式
1.考生在复试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可向学院复试督导组进行申诉。
咨询电话:0851—83227482;
2.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电话0851—83227112;
3.贵州师范大学纪委、省监委驻贵州师范大学监察专员办公室:电话0851—83227014,举报邮箱jiandu2011@gznu.edu.cn。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0年7月24日
附件:
202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招生参加复试的考生名单
序号 |
考生编号 |
考生姓名 |
报考专业 |
英语初试 |
备注 |
1 |
200409 |
余成龙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75 |
|
2 |
200407 |
任牧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74 |
|
3 |
200640 |
熊琳 |
思想政治教育 |
70 |
|
4 |
200249 |
施承成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70 |
|
5 |
200590 |
伊萍 |
思想政治教育 |
69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 |
6 |
200305 |
段成名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68 |
|
7 |
200086 |
唐吉安 |
思想政治教育 |
68 |
|
8 |
200310 |
杨洁 |
思想政治教育 |
68 |
|
9 |
200651 |
赵春风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67 |
|
10 |
200192 |
尹铁燕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66 |
|
11 |
200248 |
蒋斌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65 |
|
12 |
200039 |
徐晓雪 |
思想政治教育 |
65 |
|
13 |
200314 |
苏勋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64 |
|
14 |
200065 |
晏娜 |
思想政治教育 |
63 |
|
15 |
200559 |
王文兴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62 |
|
16 |
200096 |
李佳润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62 |
|
17 |
200301 |
岑晓洁 |
思想政治教育 |
62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 |
18 |
200672 |
王至强 |
思想政治教育 |
62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 |
19 |
200251 |
刘瑶 |
思想政治教育 |
61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 |
20 |
200073 |
贾红霞 |
思想政治教育 |
59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 |
21 |
200241 |
谢丹凤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58 |
|
22 |
200328 |
刘洁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58 |
|
23 |
200342 |
杨静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58 |
|
24 |
200164 |
唐凯 |
思想政治教育 |
58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 |
25 |
200255 |
谢秀秀 |
思想政治教育 |
58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 |
26 |
200107 |
申莎莎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57 |
|
27 |
200317 |
吴艳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57 |
|
28 |
200009 |
董晓绒 |
思想政治教育 |
57 |
|
29 |
200126 |
杨利民 |
思想政治教育 |
57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 |
30 |
200181 |
易于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56 |
|
31 |
200614 |
张雪梅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56 |
|
32 |
200222 |
曹宁 |
思想政治教育 |
56 |
|
33 |
200623 |
魏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55 |
|
34 |
200003 |
张一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55 |
|
35 |
200354 |
李颖 |
思想政治教育 |
55 |
|
36 |
200572 |
余辉 |
思想政治教育 |
55 |
|
37 |
200386 |
黄小玲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55 |
|
38 |
200416 |
李梅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54 |
|
39 |
200450 |
鲍旭源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54 |
|
40 |
200061 |
李亚 |
思想政治教育 |
54 |
|
41 |
200128 |
傅益南 |
思想政治教育 |
54 |
|
42 |
200296 |
司云云 |
思想政治教育 |
54 |
|
43 |
200455 |
腾云 |
思想政治教育 |
54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 |
44 |
200500 |
蒋小芳 |
思想政治教育 |
54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 |
45 |
200007 |
陈国栋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54 |
|
46 |
200066 |
刘毅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52 |
|